武汉召开第一届生态保护与利用高峰论坛,探索生态保护新路,成立首个跨行业生态产业联盟

2021-03-30 00:00
admin

武汉河湖密布、山水相依,生态资源禀赋突出,新时期如何从更高质量推动生态建设?

3月27日,中国武汉第一届生态保护与利用高峰论坛举行,来自多个领域的13位院士、大师、专家受聘担任武汉生态规划设计产业高层次专家组专家。同时,武汉生态保护与利用规划设计产业联盟成立,50多家成员单位将紧密合作,探索多部门协同下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新路径,寻求生态保护的“武汉模式”。

打造保护绿水青山的“武汉样本”

本次论坛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与会代表包括武汉市委副书记、武汉市人民政府市长程用文,武汉市副市长刘子清,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副司长王磊、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武汉局副局长石一连、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张猛等领导。

武汉市人民政府市长程用文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武汉建设发展。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全力固牢生态保护框架,全力推动长江大保护,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将以举办本届高峰论坛和成立产业联盟为契机和纽带,高水平、常态化、多领域开展学术交流、专业研讨和产业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副司长王磊

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副司长王磊在致辞中说,作为长江中游中心城市,武汉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希望更多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力量,进行更多实践探索,提供更多鲜活经验,为全国生态保护工作打造更具特色的“武汉样本”,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盛洪涛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盛洪涛介绍,近年来武汉始终严格生态资源保护和管控,早在2012年就将全市75%的国土空间纳入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范围,划定了全市166个湖泊“三线一路”、446座山体本体线和保护线,是国内首个颁布《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的城市。

此外,该局还将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保护与系统修复,策划生态修复与综合利用项目,并结合院士专家意见形成“十四五”生态项目库,每年向全球进行发布,吸引各方参与。其中,今年将开展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重点推出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中法生态示范城生态修复、武汉市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置等3个项目。 

13位院士、大师及专家齐聚江城

为加强生态保护和利用建言

此次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张建云、秦顺全、钮新强、彭永臻、谢先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辰、徐杨青、张敏、李晓江、李树苑,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生命科学部院士刘永定,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家宽等众多专家学者开展研讨交流、高端对话。

论坛上,针对生态修复、水环境提升、碳中和、固废处理、垃圾分类等话题,多位院士和专家都分享了经验和看法。

今后,他们将为武汉提供先进的理念、成功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助力武汉市生态环境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武汉成立首个跨行业生态产业联盟

此次论坛的一大亮点就是成立了“武汉生态保护与利用规划设计产业联盟”,这是武汉首个跨行业生态联盟,成员单位涉及规划设计部门、施工建设、产业运营等单位。11家单位作为首批签约代表签署联盟协议书。

该联盟由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吸引了50多家单位参与,集合了生态领域的上下游企业,其规模在全国少见。

作为联盟发起单位之一,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将依托联盟平台,联合国内外规划设计机构,开展武汉市生态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做好顶层制度设计,系统谋划全市生态保护与利用总体格局,建立生态主体功能区体系,形成全市重大生态项目库“一张图”。

武汉生态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承启表示,联盟旨在搭建一个可持续发展平台,按照“全市域、全要素、全过程”的总体思路,构建武汉生态资源保护与修复规划编制及监督实施管理体系,提供策划、咨询、勘察、设计等全过程工程技术咨询服务。


据了解,联盟将不同规划设计机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了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机构优势,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综合性;通过工程设计实施平台引进国内具有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等项目运营经验的大型投资主体,聚合各方优势,提升生态项目的综合效益。

未来,该联盟将在武汉生态文明建设从“数量向质量”、“单一向复合”、“资源向资产”的系统性转变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