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特色化 街道精致化 空间艺术化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引领城市品质提升

2021-09-13 09:42
admin

今年夏天,如果你留心观察会发现朋友圈里总被一些新景观刷屏,如郊野“梯田”一样的琴台美术馆,频出网红大片的青山红坊里,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汉阳钢厂艺术中心……甚至作为老武汉人你都不敢相信,“这竟是武汉!这‘颜值’不敢认了”。



日前,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力推进城市能级和品质“双提升”。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前谋划,从构建城市总体格局到刻画建筑细节,全方位、多角度强化城市设计,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塑造建筑特色化,街道精致化,空间艺术化。


塑造一批国际化封面级景观



建筑被誉为“凝固的音乐”,优秀的建筑可以借助独特的设计,体现地域风格和时代特征,反映城市魅力。近年来,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围绕重点功能区标志性建筑、独具文化特色的景观建筑、网红打卡地,多层面塑造了一批国际化封面级景观。

近年来,二七滨江建筑族群不断在武汉人的朋友圈刷屏,这里有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扎哈设计的泰康金融中心、十字形国华金融中心、以“生命之树”为设计之核的周大福金融中心。据了解,二七滨江商务区的每栋建筑都是带修建性规划设计图供地,确保长江边最美天际线的形成。

除了长江边这些国际化建筑,在汉江一侧的琴台美术馆,也因其富有想象力的文化寓意备受关注。琴台美术馆如一座“山丘”拔地而起,整座建筑屋面好似一片银白色的“梯田”,还未建成就吸引了极大关注。

在规划部门的引导下,红到“出圈”的青岛路平和打包厂、仁和路城市展厅等一批“网红”建筑以特色取胜,成为城市新景观,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是这些美景的幕后推动者,制定实施了“汉十条”等规定,并在实际工作运用后,启动了新一轮修订,通过引导住宅立面采用封闭阳台公建化设计,有效提升住宅颜值。在注重建筑立面设计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建筑屋顶设计,形成各具特色的建筑形象。


更具人性化,更有历史感



近年来,武汉在街道规划和改造中,注重品质提升,强调历史资源的保育与活化,让街区更富有魅力,让街道回归以人为本的属性,以满足市民的体验感、舒适感为目标,打造不同类型的街道品质空间。

在城市主干道的打造中,特色文化的彰显和人性化尺度设计成为重点。在长江左岸大道,以世界级香榭丽舍大道为标杆,合理压缩机动车道,形成4公里三排乔木绿廊,将街道空间与沿线历史建筑、历史事件等要素资源串成整体,打造成武汉市的“城市客厅”;在沿江大道,城市阳台打开长江水岸线,老建筑用人工打磨实现“修旧如旧”,同时还路于人,建成高水平的滨江慢行道。

历史街区的改造也别具新意。在汉口历史风貌区的规划中,规划师们始终强调通过遗产保护来带动现有社区的发展,延续老百姓传统的生活方式,最终确定了黎黄陂路、兰陵路、合作路的特色定位,老旧住宅内增设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使得老建筑被“活化”利用,重现生机。

拿到国际规划大奖的中山大道、层林尽染美如画的数十条林荫道等,这些道路景观让“诗和远方”就在市民身边。

武汉对街道品质化的探索还在继续,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颁布了《武汉市街道设计导则研究》,希望打造“安全共享”“舒适有序”“生态特色”的高品质公共空间等,让市民能漫步在街头巷尾,感受城市生活美学。


打造有质感的城市公共空间



为了让武汉城市空间更具美感,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精准、精细、精湛为目标,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整体设计,引导其展现出最吸引人的面容。

在城市级的大尺度公共空间,塑造出联合国人居署“点赞”的东湖绿心、扎哈设计的月亮湾城市阳台、张之洞体育公园,一系列国际化景观,既提高城市美感,又能让市民玩在其中、乐在其中,拍照能出“大片”,让城市多一份写意空间。

在重点功能区,同样注重留白,追求公共效益。比如,在寸土寸金的二七滨江商务区,留有4个标准足球场大的中央公园,引入“Y”型生态桥直通汉口江滩;在王家墩商务区核心区,配备47公顷两大公园,并建设武汉中心城区最大人工湖。

2021年7月,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前期实施多年的“三边”规定基础上开展了进一步修订。对中心城区江边、湖边、山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侧重于保护山水资源,打开武汉显山露水的生态天际线,塑造独具个性的城市景观。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针对两江四岸地区编制总体规划,下一步还将出台两江四岸规划管理实施意见、规划设计导则。此外,创新建立设计师联盟,继续邀请国内外顶尖设计机构、设计大师、新锐设计师,成体系、分类分级打造更有特色的标志建筑,更加精致的历史街区,更有质感的公共空间,让武汉颜值美“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