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创新推行工程建设领域“承诺可开工” 构建信用管理“承诺—践诺”闭环工作模式
2023年5月11日,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组织的信用承诺实践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全国现场会上,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申报的“创新推行工程建设领域‘承诺可开工’,构建信用管理‘承诺—践诺’闭环工作模式”,获评2023年度全国信用承诺特色案例。
近年来,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探索将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审批与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印发《国土规划领域信用信息分类管理制度》等工作文件,对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行政相对人实施信用分类管理,将各类信用行为采用计分方式,按照记分结果,将服务对象信用等级分为四级:守信(A级)、基本守信(B级)、失信(C级)、严重失信(D级)。在此基础上,对诚实守信的服务对象,简化审批程序,享受便民利企政策,在工程建设领域全流程各环节创新实施告知承诺制,实行“承诺可开工”。
2020年5月,该局代拟形成《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告知承诺制的意见》(武政规[2020]6号),对符合条件的工程建设项目开展“承诺可开工”试点。在此基础上,2022年8月,该局代拟形成《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承诺可开工”制度的意见》(武政规[2022]14号),进一步深化推广信用告知承诺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运用。
“承诺可开工”制度是指本市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产业功能区内的工业项目,城市重点功能区内的公共建筑项目,由该局、城建、生态环境等部门和单位确定该项目的综合要求清单,建设单位按照清单开展前期工作并作出信用承诺后,相关部门和单位不再对项目资料开展实质性审查,在3个工作日内,直接作出审批决定的审批方式。
“承诺可开工”制度创造性的将“告知承诺制”用于项目立项到施工许可全环节、全流程,实现一次告知、一次承诺、“多证齐发”。为防止虚假信用承诺、信用承诺不兑现等行为,采取“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智慧监管等方式,切实提升监管范围和效率。对检查中发现的虚假信用承诺、信用承诺不兑现等行为,规定了责令限期整改、撤销审批决定、追究法律责任等措施,并将履约情况推送至市信用平台。探索建立以信用管理体系为基础的“承诺-践诺”新型全闭环工作模式。
2020年6月,武汉市疫后首宗成交地块落地洪山区青菱都市工业园内,该局立即对该项目启动工程建设领域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对企业出具告知清单及个性化清单,提供政策、技术咨询等靠前指导服务。土地竞得企业江苏吴中集团取得土地成交确认书,按规定缴纳相关规费,作出了“符合相关要求、违规责任自担”的信用承诺,该局同意该企业适用“承诺可开工”制度,并主动开展“接力”帮办、代办“一门式”集中贴身跟踪服务,3个工作日企业即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四本证书,启动建设武汉智联创星中心-第一公园项目,创我省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0条”后武汉开工速度之最。
提高审批质效的同时,该局加强“承诺可开工”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印发《关于开展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阶段告知承诺制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方案》,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加强征信管理等方式实行事中事后监管,使政府监管与服务职能相互融合。其后,该企业信守承诺,按照项目规划指标进行建设,实际建成情况符合承诺内容。2022年4月,该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并投产使用,从开工到竣工只用了不到一年九个月。该项目顺利竣工验收,代表我市“承诺可开工”推动项目快速投产的创新审批服务,以及“承诺-践诺”的全闭环信用监管模式,得到了成功实践验证。
自2020年5月以来,武汉市先后有11个工业项目适用了“承诺可开工”制度,已建成项目遵守了信用承诺,实际建成情况也符合承诺内容。在总结工业项目适用“承诺可开工”制度经验基础上,2023年2月,该局同意对我市武昌区水果湖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公共建筑项目)适用“承诺可开工”制度。建设单位作出信用承诺后,一次性取得《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不动产权证书》、《规划方案批准通知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应建防空地下室的民用建筑项目报建审批行政许可决定书》等七本证书,满足了开工建设的相关要求,避免了建设单位多部门来回往返跑路。
如今“承诺可开工”的运用,让武汉市工程建设领域“多证齐发”变为常态化流程,在审批质效提升的同时,将我市工程建设与信用体系管理相结合,将审批服务改革与便民利企相结合,激励服务对象进一步诚实守信,以最大力度助力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切实助力我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