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自然资源魅力 武汉规划展示馆携手湖北地质博物馆举办地质标本展

2022-05-28 15:45
东西湖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在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来临之际,5月21日,武汉规划展示馆联合湖北地质博物馆在科技周首日举办“览地质瑰宝 探地球奥秘”地质标本展,五彩斑斓的矿石、晶莹剔透的矿晶、历史悠久的古生物化石等众多具有湖北特色的地质瑰宝,在规划馆一层公共展区登台亮相。


展览分为科普展板、精品展示、实物展示三个板块。进入展区,首先看到16块图文并茂的科普展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地球的形成和地球圈层、岩石的分类、划分全世界不同地区各地质年代的“金钉子”,矿物、化石和湖北发现的郧县龙、青龙山恐龙蛋、江汉鱼、松滋鸟等古生物化石的科普知识。趁着周末,不少家长带着孩子驻足观看。


在展区中央,摆放着6个造型奇特的精品地质标本,有山峰状的结晶石、宝塔状的钟乳石、柱群状的水晶晶簇、竹笋状的中华震旦角石、珊瑚状的绿文石和葡萄状的孔雀石,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极具观赏性。


实物展示选取了具有湖北代表性的48块矿石、矿晶和古生物化石标本分类进行展陈。萤石、赤铁矿、雄黄、雌黄、绿松石、绿柱石、青金石、自然铜、黄铁矿、辉锑矿等矿石按照“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依次排列;水晶、烟晶、冰洲石、层解石、重晶石、石膏、硅灰石等矿晶造型纹理迥异。这些矿物兼具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科普人员介绍,人类很早就知道使用天然矿物作为绘画颜料,《千里江山图》的青绿色就使用了孔雀石、蓝铜矿、青金石等矿物颜料。


在了解矿物质用途的同时,参观市民还能学到一些有趣的小知识。在雌黄和雄黄两种矿石展品前,来自湖北地质博物馆的讲解员刘鸿飞给观众讲了一个小典故:“雌黄和雄黄这两种矿物质往往伴生在一起,而‘信口雌黄’这个成语就来源于此。在古代,人们写错了字,就用雌黄磨成粉,铺撒在黄色的纸面上,等字迹干了再继续写,就像现在的涂改液。”


让观众最感兴趣的是一些在湖北发现的古生物化石,距今已有数亿年的历史。有已经灭绝的海生爬行动物“湖北鳄”、湖北海生爬行动物鱼龙类仅有的“张家湾巢湖龙”、比恐龙还要古老的爬行动物“胡氏贵州龙”、“随波摇曳”的海百合、巨大的亚洲象臼齿化石、十堰青龙山恐龙蛋、珊瑚化石、三叶虫化石、植物化石等。其中,一块表面布满花纹、形似蜗牛、色如玛瑙的化石十分漂亮。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海生无脊椎动物——菊石,最早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初期,距今约4亿年,是生活在壳里的软体生命,和鹦鹉螺非常接近,这块菊石已经玛瑙化,散发出幽幽的光泽。

令不少观众感到惊讶的是,古生物排泄物也能成为化石。展出的这块海生爬行动物粪化石,是史前动物所排放的粪便形成的化石,通常被归为遗迹化石,可以帮助地质学者研究古生物的习性,部分化石中还能识别到食物残渣,对研究远古生命的食物链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里,观众除了能够零距离欣赏到精美奇特的标本展品,了解它们的成因、产出、分类、特征以及用途外,还可以在讲解员的指导下,参与、体验对某些矿物展品的探索性操作,如感知铁化木的重量,绿松石的细腻、水晶的纹理等。


地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小小的地质标本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演化过程,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载体。湖北是地质资源大省,此次展出的是一批湖北省典型的矿石资源和古生物资源,也是地质标本首次走出湖北地质博物馆进行展览。两馆携手,希望通过地质标本展览向市民科普自然资源知识,让更多人认识地球科学,了解湖北丰富的地质资源,激发大家崇尚科学、探索地球、热爱自然、呵护家园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