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在即 市民寄语武汉发展新征程
创业大学生期待
为就业创业“降成本”
“成本”二字,对于即将或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可能是求职时的一张车票,或是一套职业装,甚至是待业家中的“啃老”时间。
“希望政府能建立一个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帮助应届大学生降成本。”面临毕业,袁晨辉选择了创业,目前正经营一个校园微信公众号,月入过万,并与国内100多个校园账号形成了广告抱团经营模式。
“不懂税,也不太懂法律,只能去委托人,就会增加成本。”袁晨辉对武汉未来的创业环境有许多期待。他说,大学生创业,一般都缺乏资源和经验,仅以不懂税为例,每年光找人做税务方面的工作,就要多花几千元成本,平时与商户签合同,不懂合同法,有人违约也不知该怎么办,假如请一次律师,可能一个月钱白赚了,希望武汉能出台政策,针对大学生创业中的通病、盲点进行培训,同时由政府购买法律服务,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帮助他们越过“雷区”。
袁晨辉的多数同学,选择的不是创业,而是就业。四处面试,需要各种交通、化妆品等各种成本,而多数学生,都要从父母那里拿钱。袁晨辉期待,未来在武汉读书的大学生能够得到经费支持:建立扶持大学生就业的基金,根据毕业时签订的三方协议,给留在武汉工作的大学生提供资助,比如像入校时一样,毕业时给每人发一张100元面值的公交卡,比如聘请专家提供一些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度过从学校到社会的这段痛苦期,吸引他们留在武汉。
袁晨辉还期待,建立针对企业的“招才”奖金机制,吸引到的高学历人才越多,获得的“招才”奖金越多,鼓励企业招贤纳士,让更多人才留在武汉。
退休市民期待
刷武汉通出省出国
“以前,儿子去东京留学,要先从武汉飞到上海,再转机到日本。”家住武昌区和平大道锦绣家园的徐桂芳女士说,过去武汉没有开通直飞日本的航班时,光花在飞机的时间最短也要6个小时,最长说不准就是一天。而现在武汉开通了不少直飞国外的航班,时间大大缩短。
“现在儿子回家一趟,从上飞机到进家门,一共也就5个小时。”徐女士高兴地说,关键是地铁2号线对接了天河机场。
前天,徐女士的儿子回国过年。一大早,上飞机前儿子联系了她,徐女士想着怎么也要到晚饭过后才能到家。可没想徐女士刚准备睡午觉,儿子就回来了。“他说12点半就到了天河机场,直接转乘地铁2号线到了积玉桥。再转了趟540公交车,2点多就回来了。”徐女士说,在武汉生活这么多年,真没想到交通竟然已经这么便利。
对于徐女士来说,最高兴的不只是儿子可以经常回来看她了,她和老伴也可以走出国门出去转转了。“以前总是担心耗费时间太长,身体受不住,现在这么方便,可以出去看看了。”徐女士说,她希望有一天武汉的交通可以方便到,出门不用开车,家门口就是地铁站,到哪里步行都不超过10分钟。甚至去哪里都不用排队买票,刷着武汉通就可以直接地铁转火车转飞机,就可以出省出国。“大家都把省下的时间用来做有用的事。这样的武汉绝对不会再被说是‘堵城’,会是世界最畅通的城市。”
湖边居民期待
形成以水为中心的生活圈
每周三到四次,每次五六公里的散步,已成为住在沙湖边的居民聂远征与沙湖公园难解的情缘。
然而,这个习惯的形成,却是最近几年沙湖得到彻底治理之后的事。
在沙湖畔学习、生活近二十年,对沙湖有深厚的感情,见证了沙湖的变迁。自2012年,沙湖公园建成后,沙湖恢复了美丽的湖景,现在的公园内,叶红柳绿,三步一景,沙湖畔也从当年臭气熏天时无人问津,到现在的湖光水色中游人如织。
“假如对沿湖的房屋高度进行规划,实行‘梯级’构造,将会使更多的市民看到湖景。”聂远征说,经常看到武汉的不少湖边,沿湖建的都是数十层的高楼,美丽的湖景仅为少数人享用,但武汉是“百湖之城”,湖泊是全市人民共有的自然资源,如果仅被极少数的沿湖居民享用,就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如果在房屋高度上实行“梯级”规划,最临湖的一排房子控制层数,次临湖的递加,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居民在家可以远眺湖景,水资源的优势才可以惠及到更多市民。
聂远征说,湖并不仅仅是一个蓄水的地点,而是承载着一种文化,大到武汉的水文化,小到某一个湖的历史由来,未来的武汉,将形成以湖为中心的生活圈,每个生活圈都有不同的特点,希望政府能重视起来,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家了解身边的“湖文化”,知道它的过去,享受它的现在,才会关爱它的未来,形成市民与湖之间的感情纽带,只有这样,大家才会努力地去保护湖泊。同时,武汉的湖还代表着一种城市形象,有水的城市才有灵气,因此,对湖的保护非常重要,假如未来的武汉湖泊依然这么多,而且还变得越来越美,这无疑是武汉最亮的一张城市名片。
民营企业管理者期待
传统产业和高科技碰撞“火花”
作为进入武汉不到一个月,却能快速被市民接纳喜爱的“摩拜单车”,一开始就得到了武汉政府的支持和包容。“不少市级、区级政府部门都主动跟我们接洽,了解我们智能共享单车的运作模式。”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城市经理李欣说,政府还主动为他们对接了不少优势资源,探索政企合作的新模式。
武汉是“摩拜单车”继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外,入驻的第九个城市。“选择武汉,因为它是一座非常有活力的城市。”李欣说,拥有千万人口,且大学生数量位居全国甚至全世界第一,这是武汉发展的一大优势。同时,作为湖北省省会,它辐射华中,近期又有自贸区、国家中心城市、中部崛起等众多利好政策加身,非常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
“希望武汉能多为非机动车建设一些足够的行车道和停车点。”李欣期盼,政府部门能携手摩拜关注到城市的慢行系统和民众的绿色出行中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痛点,营造更美好的城市环境。
而对于未来,摩拜对武汉还有更多的畅想。“近年来,武汉的软硬环境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人才吸引力也越来越强。”李欣期待武汉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互联网+,引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接纳新经济,继续为创新创业提供足够的空间。“未来在武汉,我们传统产业转型的企业,通过政府,能和更多的高科技企业,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在政府提供的平台上,相互学习、交流、合作,碰撞出更多火花。”
留学回汉博士生期待
武汉更有“国际范”
作为中国地质大学的一名博士生,葛祥刚刚结束在英国杜伦大学为期两年的留学生活。在武汉已经读书、生活了六年,葛祥直言“武汉变化好大”,最直观的感受便是,武汉的路变宽了,交通更便利了,光谷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我希望武汉更有‘国际范’”,在外留学、出国旅游,让葛祥有机会跳出来看武汉。就像泰晤士河、大本钟之于伦敦,自由女神像之于纽约,一提起武汉,葛祥首先想到的是长江穿城而过,湖泊众多,“这是武汉的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仅能吸引本地人,也能吸引更多外国友人。葛祥期待,未来的武汉能利用长江的优势,以此来打造一张有“国际范”的名片。
葛祥心目中武汉的“国际范”,还应该有更加整洁的城市环境,更为优化的城市规划,更加有序的交通。国外的游历让葛祥觉得,高楼大厦已经随处可见,城市设施也越来越相似,他期待未来的城市发展能更注重湖北元素、武汉元素的发掘,在越来越趋同的城市面貌中有自己的特点,反而会增强在国际上的吸引力。
直接和天河机场对接的城际铁路——汉孝城铁 记者周迪 摄
市民寄语
兰一:期待武汉成为世界级的大都市。
乐云辰:希望将来武汉可以扩大开放,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国内外企业投资武汉。
张书韵: 我期待每天都能看到蓝天白云,为城区多添一点绿,为天空多留一片蓝。
邢洪茂:期待三镇互通有无,平衡发展;人民富足,文明懂礼;水清,天蓝,空气好。
蔡爱红: 我希望武汉成为全国最宜居的城市,让外地有才之士来了不想走;其次把旅游业发展得更好,利用好武汉的旅游资源。
周新华: 我期待提升城市景观,改变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