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临江大道 开建首段“海绵”道路 将成我市道路规划设计范本

2016-03-30 10:00
admin

       日前,作为武汉“海绵城市”示范区的青山区又有大手笔。长江日报记者昨日获悉,由中国一冶承建的青山临江大道4公里路段,首次出现下沉式花坛、绿地。据悉,这是武汉首段“海绵”道路,从临江大道建设五路至建设十一路,全长4公里。目前在建的是其中500米示范段,将于4月底完工。
      记者昨日在建设六路与建设七路之间的临江大道看到,一段300米长的路段被挖成下凹式长方形花坛状,低于两侧道路路面。一冶武汉分公司副经理张虹波介绍,在建的是武汉首个下沉式花坛。花坛与城市道路连接处有一个雨水口,一旦下雨,路面汇集的雨水可经雨水口流入花坛内侧的沉淀池,淤泥、杂质在此沉淀、过滤,雨水继续下渗到花坛内,被其中种植的夹竹桃、栾树等喜水植物根系吸收,达到储存雨水的作用。如果下大暴雨,超过一定的雨量,花坛内积蓄的水便会通过花坛中央的溢流口排到城市泵站。
      张虹波表示,目前武汉城市道路两边的花坛均高出路面,好看但不实用,雨水排不进去,无疑给城市排水管网和泵站增加了压力。这种下沉式花坛已在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广泛应用。德国使道路边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绿地等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相连,形成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低洼的绿地能储存下渗的雨水,从而减轻城市排水管网的负担。
      据介绍,花坛旁边的人行道是用武钢矿渣制成的新型透水材料铺就而成,雨水落在上面可快速下渗,不会积水,真正成为一条能吸水的“海绵”人行道。
      张虹波认为,这种下沉式花坛、绿地和透水人行道组成的城市“海绵”道路系统,将为武汉未来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提供范本。一旦形成规模,道路上多一些这样的“海绵”,将能大大减轻城市内涝,又能延缓城市雨水进入泵站的时间,减轻泵站压力,并降低城市排水体系运营维护成本。
      市城建委“海绵”专班有关人士透露,武汉今年10月前将出台“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目前已启动编制。作为今年政府“十件实事”之一,青山、四新两个“海绵城市”示范区将全面启动150个“海绵化”改造项目。其中,道路和社区占大头。道路包括主干道和次干道,除临江大道外,还有汉阳四新南路等。这位人士表示,今后,下沉式花坛、绿地将作为武汉道路“海绵化”的重要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