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迎宾客与方便市民生活相结合 筹办军运会,人民为中心

2019-04-24 15:32
admin

 4月11日东湖绿道,军运会帆船竞赛项目基地正式交付,军运会后,帆船赛场将变身帆船公园

  武汉商学院的马术比赛场地,赛后将成驭马体育公园的主要部分

 位于武汉体育中心新建的主媒体中心,赛后将变身为冰上运动馆

新建成的东西湖五环体育中心,已成为中超联赛武汉卓尔的主场

市委市政府最近向外界宣布,军运会召开期间不停工不放假。军运会开幕前的这一段时间,严格控制各类工程施工时间,外立面作业尤其注意降噪防扰民;交通管理更精细操作,更努力工作,尽量减小对市民出行的影响;整治晾衣架的同时,提供集中晾晒的办法,解决市民实际所需……

筹办军运会,办赛事与建城市、迎宾客与方便市民生活、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相结合,是武汉的一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方面要建好城市迎宾客,一方面要方便企业生产和市民生活,这个城市在近期作出了巨大努力。

“不放假、不停工”的决策,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当前武汉军运会筹备工作,已由场馆建设为主转入以赛事准备为核心的阶段。

4月17日,武汉军运会项目竞委会工作推进会向外界宣布,基于武汉城市体量大、军运会比赛场地分散等综合考虑,军运会召开期间,武汉市将鼓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企业错峰生产,但绝不强制停产、停工;鼓励市民带薪休假,不会安排市民集中放假。

在距离军运会召开还有约半年时间宣布这一消息,是武汉市对市民普遍关心问题的积极明确的回应。主动作为的背后,是对民生的高度关切。这再一次表明了武汉军运会始终坚持办赛事与建城市、迎宾客与方便市民生活、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相结合的原则,在办会同时尽量避免影响企业和市民的生产生活是武汉城市建设与城市治理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在这次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对下一阶段军运会筹备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要求尽快将工作重心转到“以竞赛为核心”,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培训到位,确保竞赛组织各项工作科学有序推进,确保赛事组织高效运转、服务保障精准细致。

近段时间以来,武汉连续发起南湖攻坚、龟山整治复绿、两江岸线优化、铁路沿线和城市第五立面整治、青山北湖污染治理等重大行动,根本目标是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化大武汉。市领导在一线“督阵”,强调坚持问题导向,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进行城市治理。

坚持办赛事与建城市、迎宾客与方便市民生活、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相结合,武汉市态度鲜明:“只要我们继续保持定力不放松,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把各项工作做扎实做精细,就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办出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军运盛会,真正实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外立面作业尽可能降噪防扰民

“虽然现在工期很紧,但每天早上7点以前、晚上9点以后,是绝对不允许进行外墙整治施工的。”23日,在武汉开发区车城北路上,正在进行户外作业的工人刘师傅表示,“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我们习惯了早开工晚收工的节奏,与外立面工程作业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但是为了把对市民生活的干扰降到最低,我们一直都严格按照现场施工管理的规范要求,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管理。”

长江日报记者在车城北路附近施工现场看到,和全市其他点位的外立面整治一样,由于没有大型机械操作,几处施工现场很少发出噪音。

现场施工工人介绍说,减少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干扰是施工的基本要求,每处建筑开始施工前,他们都会提前在小区和居民楼张贴通知,明示施工周期、早晚作业时间和可能的不利影响,并尽可能征求相关住户的意见,在实际操作时降低音量。

长江日报记者现场探访时看到,在湘隆时代广场,由于涉及商业体外墙作业,为减少对广大商户、市民的干扰,现场没有采用脚手架作业,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吊臂作业。

对此,武汉开发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武汉开发区整个区域的整治施工情况来看,部分采取的是脚手架,脚手架通常离墙距离1.5米左右,基本不会影响到居民停车。部分商业体、较高建筑,采取的是机械吊臂或高空吊篮作业,既保障了施工安全,也减少了施工影响范围、缩短了影响时间。

一些小区外墙施工不仅做到了尽量不扰民,最终还给群众解决了多年的头疼事。

在江岸区吉祥谷小区,一些居民楼外墙开裂,部分居民曾自己雇人重刷外墙,但墙面漏水没根本解决,居民楼看起来像打满“补丁”。此次建筑立面整治,为一些居民楼外墙做了防水,重新涂刷了油漆,还将老旧居民楼的单层玻璃更换为双层中空玻璃,保温隔音效果大幅提升,生活里的日常噪音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区都有严格的施工管理规范,为降低建筑立面整治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施工时间不能与居民休息时间冲突,有的区在施工时间控制上极为严格,比如江岸区要求夏季不超过晚上7时,冬季不超过下午5时。

同时,各区都在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减少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所有施工现场都设有专门的场地,用于堆放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也会及时清运材料和垃圾,避免占用生活、生产空间。在部分老旧小区,如果搭脚手架影响到居民停车,工作人员就会想办法在附近寻找“补偿车位”。

多条道路同时施工,实时公布路况让车主错峰避堵

长江日报记者23日从市交管部门了解到,为尽量减少道路施工对市民正常工作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今年交管部门采取“多种渠道互动、实时公布路况”的方法,尽力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智慧交通信息服务。

截至3月底,武汉三镇共有道路施工工程397项,其中市级线路工程110项,区级自建线路工程196项,且均计划在今年6月底完工,另有非军运会占道工程104项,施工点位多、范围广,给市民出行带来不小影响。

大数据分析,武汉长江桥隧通行能力由每天70万辆降至目前65万辆,已无法满足每天68万辆过江需求,交通压力前所未有。4月16日天兴洲大桥道路路面整治工程启动恰逢其时,对此,交管部门用足多种与市民沟通互动的手段,实时发布信息,力促市民少受施工影响。

4月2日,市交管局官方网站在交通通告专栏公布了天兴洲大桥即将施工的信息,其中包含客车、货车通行天兴洲大桥的交通管制措施。消息发布后,网友和市民反响强烈,交管部门迅速综合信息进行提前研判,考虑到4月14日武汉将举办马拉松赛事,全市道路都会受到影响,经过与施工相关责任单位反复研究后,终将天兴洲大桥施工启动时间从4月6日调整至4月16日。

不仅如此,在施工开始前的4月11日和15日,交管部门再次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各类本地视听媒体反复推送车主最关心的道路信息,如:施工期间桥上6车道变2车道、客车每日7时至20时实行单双号限行、载重12吨及以上重型货车早晚高峰禁行大桥等。

4月15日23时,“武汉交警”官方微博发布实时桥面画面,提醒夜间通行的客货车在施工启动前规划好路线,避开施工路段,选择其他路线绕行。

4月17日,天兴洲大桥施工启动第一天之后,交管部门再次通过首日桥面车流各项数据,及时发布通行信息,以“施工首日通行量下降46.94%”“晚8时后非限行时段车流排队长度达5公里”“平均车速维持在每小时10公里以下”等清晰数据,提醒市民掌握实时路况,合理选择路线。

23日记者发稿时,天兴洲大桥的路面整治工程仍在进行,根据施工一周以来的数据显示,不少车主能够提前规划绕行路线,选择通行其他过江通道,每日交管部门的信息可以在路口电子屏、手机地图App等多个渠道实时查询,十分便民。

随着施工推进,不少从省内及周边城市赶来武汉火车站乘坐高铁、动车的车主反映对施工不了解,对此市交管部门也在进出城各路口设置提醒电子屏,提醒车主提前规划线路。

街道社区各出奇招,整治晾衣架同时方便居民文明晾晒

“陈爷爷,今天天气好,我帮您把厚衣服拿出去晒一下吧。”23日上午,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新天地社区永清小区的门栋长刘宝珍到隔壁探望90岁的独居老人陈世太,她感觉屋里阴冷潮湿,便把几件厚衣服晒到楼下的公共晾衣架上。刘宝珍是一名巾帼志愿者,她不仅自己响应全市文明晾晒号召,还为行动不便的邻居提供“代晾代收”服务。

2019年2月以来,武汉市妇联联合市文明办等部门发起倡议,希望广大市民抵制乱晾乱晒的不文明行为。有关部门拆除了一批临街伸出阳台的晾衣架,市妇联还在全市开展“美丽晾晒”活动,13个区文明接力,引导妇女姐妹、广大家庭及各级妇联组织从我做起,做“美丽晾晒”的倡导者。

不少市民响应号召,不在临街阳台乱伸晾衣架,各区也各出奇招,街道、社区、物业和城管一起想办法,面对面听取居民意见,通过设置集中晾晒区、提供集中烘干服务等方式,为居民解决晾晒问题。

江岸区有不少老旧小区,过去一些居民喜欢在临街阳台外伸晾衣架,或在楼下乱牵晾衣绳。汉兴街通过整治环境卫生,累计拆除50余处老旧晾晒杆,同时在合适地点集中新建晾晒杆,受到好评。

新华街精武社区的石化宿舍面临解放大道,前不久临街阳台外的晾衣架全部拆除,并进行立面整治。居民姜诗文对长江日报记者说:“社区集中在楼顶安装了300多米晾衣绳,现在晒衣服既方便又不影响市容环境。”

武昌区水果湖街省直片老旧宿舍多,公共晒衣点少,社区通过居民议事会共同协商户外文明晾晒点,街道还出资为16个社区、5个工作站配置了27台烘干机,供居民免费使用。放鹰台社区居民陈冰慧说:“我在社区试用了烘干机,感觉确实比传统晾晒更干净、更卫生。我作为一名巾帼志愿者,现在经常向邻居们推荐烘干机。”

各区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临空港经济开发区(东西湖区)拍摄微视频《精致临空港·美丽晾晒我先行》在公共场所播放,编排《美丽晾晒我先行》快板和《洗衣歌》广场舞在全区展演;江岸区组织居民、网格员、楼栋长、城管队员等开展“文明晾晒大家谈”,在宣传劝导的同时,组织志愿者为老人、残疾人家庭提供“代晒代收”服务。

截至目前,武汉市共组建巾帼劝导队94支、巾帼志愿服务队145支,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倡议书、文明晾晒公约、晾晒小常识等宣传资料近10万份,引导市民养成文明晾晒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