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三办”改革便民便企激发市场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全国推介

2018-07-30 09:11
admin
2018/7/30  来源:长江日报

  “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正成为武汉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亮点、新标志。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推广武汉市“三办”改革经验做法。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武汉的“三办”改革举措再次被推介。这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小切口”举措,在我市究竟是如何贯彻落实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效?长江日报记者为您采访梳理一番。

  市级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10.6天

  前段时间,市民朱女士到武汉市民之家出入境窗口办理护照换证业务。她来到自助照相设备前,刷身份证、看摄像头拍照,再填表、网上缴费,5分钟搞定。

  “以往,市民办理护照和港澳通行证,需要排队进行资料预审,再到办证窗口排队。现在,办证流程简化了不少。”窗口民警介绍,今年5月1日起,我市全面实行办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只跑一次”制度,取消了预审环节,确保一次即可完成全部申办手续。

  “三办”改革正是致力于为市民提供极致的办事体验,便于市民只进一个门、上一个网、最多跑一次。我市制定实施市级“三办”事项清单、区街通用目录,按照清单明确规矩,给权力戴上“紧箍咒”。市、区、街、社区事项服务规范实行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审批。这带来的成果是,市级审批服务事项的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平均压缩10.6天,申报材料平均精简0.87份。

  同时,我市还着眼于解决群众“百项堵点”,破解证明多证明难,加快建设电子证照库,推进信息互认共享,共梳理归集证照228类761万本。1—6月,网上办件量955.4万件,增加28%。

  重点工业项目审批提速,拿地后3个月内可开工

  上个月,企业办事员小陈来到市民之家工商窗口,办理公司股东的股权出质登记。出质人与质权人约定于当天中午12时前完成股权质押的工商登记,否则将直接影响首笔款项的发放。市工商局驻市民之家窗口首席代表黄燕帮他申请了“容缺受理”服务,当场办理该公司的股权出质登记。

  今年4月,市工商局推出“容缺审批”制度,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时限、减程序”。“三办”改革不仅方便了企业、改善了营商环境,还激发了市场活力。今年1—6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90.6万户。

  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我市打造产业项目、建设项目、土地供应“三个绿色通道”。改革后,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审批时限控制在38个工作日以内,从拿地到开工,时间压缩到3个月以内。

  另外,武汉还着力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治理,建立全市统一开放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名录库和网上服务平台,打造审批“中介超市”,并在18个重点领域开展“红顶中介”专项检查,实行中介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价。同时,改革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方式,图审报告不再作为行政审批受理条件,图审服务费用改由审批部门支付,每年为企业直接减负1.6亿元。

  办理不动产登记实行“一网受理、一窗办结”

  只排一次队、取一个号、交一套资料,即可完成房产交易、地税审核、不动产登记。专程从北京回武汉办理不动产证的王女士,在洪山区国土规划分局不动产登记窗口,仅花了30分钟就办完所有不动产登记流程。这是我市推行集成服务的一个缩影。

  按照办成“一件事情”的标准,我市建立了一体化的办事规范和办理流程,推进部门间、环节间的无缝对接。对跨层级的审批服务事项,逐步简化为一级办理;对跨部门的事项,打通部门间办事环节,建立一体化办理流程;对“一件事情”涉及多个办理环节的,整合优化相关事项的申请材料和表单,实施前台多事项一表式申办受理。在不动产登记领域,全面推行“一网受理、一窗办结”,实现23类业务受理时间控制在45分钟内;在建设项目领域,设立并联审批窗口,实现规划方案并联审批、联合审图;在商事登记领域,全面实施“四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