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都市”创建让城市交通发展越来越便捷-“地铁+公交+慢行”成武汉市民出行首选
10月1日,武汉地铁7号线开通运营,坐上地铁的南湖居民很开心
家住汉口百步亭花园的文先生是有车一族,但他如今出门已很少开车,平时上班或办事,搭地铁和公交很方便。每逢周末天气晴好时,他还会带着一家老小,通过地铁换乘直达东湖梨园,步行10分钟就能到东湖绿道,一家人享受幸福“慢生活”。
像文先生一样,越来越多的武汉市民有一个共同感受:随着地铁新线路的不断开通、公交线网的不断优化调整和东湖绿道等慢行交通系统的完善等,大武汉的公共交通出行变得越来越便捷、舒适与绿色。
全市公共交通5年投资超1535亿元
2012年10月,武汉与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一起,获批成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一批15个试点城市之一。此后至今,武汉市始终坚持“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理念,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全力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着力打造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根据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的标准和要求,武汉市成立以市主要领导挂帅,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市交委、市城管委、市建委、市公安交管局、市财政局等多部门联合参与的“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同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实现“三规合一”,为“公交都市”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武汉市还组织编制了《武汉国家“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及年度实施方案,明确“构建多元网络工程、打造枢纽支撑工程、实施公交提速工程、推进低碳公交工程、完善智能公交工程、建设慢行交通工程、加强需求管理工程、开展服务提升工程”等“八大工程”和36项配套措施保障。
2012年至2017年,武汉市交通建设投资持续增长,其中公共交通建设投资占比逐年提高。“公交都市”集中创建的五年(2013年至2017年),全市公共交通建设投资总额达1535.9亿元,其中2017年的公共交通建设投资468.2亿元,较2012年增长316.6亿元,年增长率达28.6%。
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突破730万人次
截至本月,武汉市已开通运营轨道交通10条,总里程288公里,其中6条线路穿越长江或汉江,形成快捷畅达的越江公共交通体系。同时,武汉市还相继开通运营了多条中运量快速公交,包括首条BRT——雄楚大街BRT、华中地区的首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武汉车都有轨T1线,以及光谷有轨电车T1、T2示范线等。
常规公交网络则分期分批动态优化调整,近年来年均新增线路43条、调整线路78条次,目前武汉市常规公交线路已有519条,较2012年增加了212条。其中,开通微循环公交线路144条和夜行公交线路35条,进一步填补了公交空白,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截至目前,加上新、改、扩建道路中设置的公交专用道,全市共有公交专用道50条共计430公里。从2012年开始至今,武汉市绿道平均以每年200公里左右的速度在武汉铺陈延展,目前全市绿道总长“编织”1400余公里。目前,武汉市投放的共享单车有82万辆,并施划1.2万处非机动车停放区位等。
业内专家表示,在武汉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不断增强、公共交通运输能力与服务品质等不断提升等多种利好的影响下,“地铁+公交+慢行”的复合出行模式,正逐渐成为武汉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
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10月,我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含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轮渡)突破730万人次(公交日均客流量410万人次,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320万人次)。共享单车也已成为我市日均客运量仅次于公交、地铁的第三大公共出行方式,目前共享单车日均骑行已突破250万人次。
更值得关注的是,武汉市的城市拥堵指数从2014年的第7位,已退居至第47位。
什么是“公交都市”
“公交都市”是指一个公共交通服务与城市形态和谐发展的区域,是为应对小汽车高速增长和交通拥堵所采取的一项城市交通战略,目前已成为全球大都市的发展方向。“公交都市”倡导城市公共交通主动引导城市发展,强调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人居、环境、结构功能、空间布局默契协调、共存共促。
东京、巴黎、伦敦、新加坡、香港、首尔、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是世界闻名的八大“公交都市”。其共同特点为:具有高达60%及以上的公交分担率;采取全方位的公交优先政策(如财政补贴、公共交通换乘优惠、公交专用道等);保证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等。
去年以来到目前,上海、南京、广州等城市已先后被国家交通运输部授予“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